a

Donec quam felis, ultricies nec, pellentesque eu, pretium quis, sem nulla consequat. Aenean massa.

Image Alt

紅毛港滄桑

  本宮坐臨紅毛古港。「紅毛」舊名由來已久,且眾說紛紜,因與本地開發有極密切關係,故分述其地名傳說如下:
1.崇禎6年(1633年),西人始至大浪泵,南訖竹塹,謀殖民,而神甫輒遭番害,乃止。
2.新竹地方自荷蘭、鄭氏去後,開闢最晚,至清雍正9年始置行政機關。荷蘭之施政無考。然古來紅毛港之口碑分傳如左:
(1) 昔時紅毛船摧破港外,紅毛人登岸築房,後為鄭氏所逐,向滬尾地方逃竄而去。
(2) 昔時生番數人栖住鳳鼻尾,其髮皆紅,因稱之曰紅毛番,港亦因而稱紅毛港。
(3) 嘉慶年間英吉利人來買樟腦,從本港出口載回本國,因是乃有紅毛港之稱。
(4) 順治3年(1646年)時有紅毛人住居下樹林、崁仔腳、外湖、埤仔頭等地,至鄭成功來台時,鄭軍曾寄本港,驅逐紅毛人,故有紅毛港之名。
(5) 西曆1648(明隆武6年、清順治3年)荷蘭人船破上陸本港,其足跡殆已遍紅毛溪附近之大庄、外湖、埤子頭、新庄子等及接連鳳山崎溪之下樹林、崁仔腳等地。且東北方桃仔園廳屬之石觀音(今之觀音鄉)迤北一帶海邊,曾留有紅毛堡之稱,由此可知西北海濱一帶似曾歸荷蘭東印度公司主權之下。

乾隆臺灣輿圖中之紅毛港及紅毛港庄

乾隆臺灣輿圖中之紅毛港及紅毛港庄

  紅毛港舊稱造船港,清代早期為北臺重要港口之一,乾隆時期曾為漢籍移民竹塹地區重要登陸港口之一,又因為附近沙岸平坦,亦適合偷渡及藏匿,故自古即為適合偷渡地點之一,不論合法非法,新竹縣新豐、湖口一帶一些大家族皆曾在此登岸;乾隆51年(1786年)爆發林爽文事件,蔓延全臺,至53年(1788年)結束,同年3月1日乾隆皇帝有感義民軍之忠勇衛土精神,特頒御筆「褒忠」敕旨,藉以褒揚,義首林先坤於清廷官員抵達紅毛港時,搭建榕樹門樓恭迎敕旨,迎回後於六張犁莊恭建聖旨樓供奉,但兩百多年前紅毛港恭迎聖旨處已無法可考。

日治時期臺灣堡圖中之紅毛港鄉

日治時期臺灣堡圖中之紅毛港鄉

  至清代中葉以後,本港主要出口貨品有本地出產之樟腦、米糖、茶葉……等;進口貨物如肥料(獸骨)、棉花、布類、酒類、陶器、木材、石材等物,成為清代臺灣西北部物資集散地之一。滿清政府在新庄子設置稅釐分局,徵收船貨釐金。布政使司派吏胥常駐舊港,而兼理本分局事務,由此可窺當時本港繁盛之一斑。

  嗣後清朝政治衰頹,受其影響,致本港與中國大陸間之貿易漸次不振,港內外之設施亦隨之荒廢,加以年久失修,港口泥砂逐漸壅塞,傳使船隻之出入甚感困難。本港雖已荒廢,而其地勢及土質(港內係以粘質土構成),尤適合良好港灣條件,不但可作商港,且為一天然好漁港,所以至日治時代,沿海帆船亦時常出入,運入石灰原料之蚵殼等及獸骨、落花生油粕等。

  本港春季漁獲有煙仔魚、白腹、鯤仔魚,夏季有虱目魚苗,冬季有大鯊、甘魚、鮸魚等年產約三十餘萬台斤。日人曾數次派員來港勘查,大正15年成立築港期成同盟會,展開促進築港運動。當地人士亦屢次向當局呼籲築港,惜終無 效果,拖延至今,紅毛港僅為一臨近紅毛港溪出海口之停靠近海捕漁塑膠筏或舢舨之布袋型小河港而已,已為淤泥堆積所壅塞,退潮時膠筏即擱淺。

清代光緒13年(1887年)左右之紅毛港與池和宮(王爺宮)古圖 (引 自臺大圖書館收藏淡新檔案22410-111-00-00-1)

清代光緒13年(1887年)左右之紅毛港與池和宮(王爺宮)古圖(引 自臺大圖書館收藏淡新檔案22410-111-00-00-1)

局部放大後可見紅毛港已看不出有任何無港內外之設施, 紅毛溪北岸之王爺宮(今之池和宮)則清晰可見。

局部放大後可見紅毛港已看不出有任何無港內外之設施,紅毛溪北岸之王爺宮(今之池和宮)則清晰可見。

  紅毛港一頁歷史滄桑,由絢麗歸於平淡,由熱絡走向沉寂。但隨著觀光旅遊之風潮蔚起,本宮之宗教文化結合紅樹林及海岸美景,發展地方觀光頗具優勢,紅毛懷古,觀海聽濤,已逐漸吸引觀光人潮。

紅毛港為臨近紅毛港溪﹙新豐溪﹚出海口, 停靠近海捕漁塑膠筏或舢舨之布袋型小河港。

紅毛港為臨近紅毛港溪﹙新豐溪﹚出海口, 停靠近海捕漁塑膠筏或舢舨之布袋型小河港。

為淤泥堆積所壅塞之紅毛港,退潮時膠筏擱淺。

為淤泥堆積所壅塞之紅毛港,退潮時膠筏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