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宮沿紅樹林帶徒步南行,約十分鐘路程可至鳳坑姜厝聚落,此地為血緣庄頭,乃乾隆2年(1737)陸豐人氏姜朝鳳入墾繁衍形成之同姓聚落。據調查研究推測,此地原為疏林荒原,各種樹種及花草參差其間,姜氏家族入墾時,基於防風定砂之需要,乃栽植原本散生於當地之朴樹,經數十年之生長而成林,故當地乃有「樹林子」之地名出現。
朴樹屬於榆科,別稱石柏或石朴,別稱沙朴、青朴、千粒樹、朴仔樹等。可供觀賞用、藥用、食用,為落葉性喬木,分佈於全臺低海拔及海岸地區。其性喜高溫、濕潤及陽光充足之環境,其性耐寒、耐陰、耐旱亦可耐鹽。其生長週期,時序入秋則樹葉枯黃掉落,終至只剩光禿之樹幹,至次年3月始長出新葉並開花結果,5月果實成熟為橙黃色,夏天時枝繁葉茂,一片綠意盎然。
樹林子之朴樹,原為散生,後因拓墾防風之需,乃人工栽植成林,呈現茂密之狀態。日治時期,因在濱海地區推廣栽種木麻黃防風定砂政策,朴樹之數量減少。戰後因房舍之興修改建,朴樹被迫砍伐。據民國79年(1990)新竹縣政府之調查,該聚落內尚有朴樹144棵,推算其中樹齡在107-179歲間者有八棵,樹圍約在170-240公分之間;樹齡在57-106歲者有66棵,樹圍約在102-169公分之間;數齡26-56歲者有70棵,樹圍約在50-101公分之間。樹林子南邊之仙腳石海岸原生林,間生有朴樹,該原生林曾被日本政府列為天然紀念物,但樹林子之朴樹群為全臺最巨大之朴樹林,有鑒於此,縣政府曾提出「鳳坑村朴樹調查保護計畫」,並規劃將該聚落分為紅樹林景觀道路區、聯外景觀道路區、土地公廟區、主要房舍區、朴樹公園區等區塊,進行社區景觀營造,結合濱海旅遊資源,規劃觀光路線。惟此計畫目前尚未定案實施。
鳳坑村樹林子是典型之同姓聚落,境內三合院古厝、土地公廟、祠堂、祖塔、灌溉渠道等建築保存許多,再加上數量眾多之朴樹群,體現特殊之農村景致。朴樹下之解說牌題:「鳳坑村朴樹林為台灣西海岸特有稀有國寶級植物,本村之朴樹成林帶共一百餘株,景觀特殊,誠屬可貴,保有清新之自然環境,可維持生態系與優美景觀資源,又可提供國民遊憩場所」可見朴樹林之觀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