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器物為寺廟舉行宗教活動或儀式科典時所用之器具及文物。歷史悠久之古廟或大廟,常留有珍貴之器物,被視鎮宮之寶。本宮池和宮,最具歷史意義之古物,除三尊神像外,尚有一支鯊魚劍,另外,宮內常用之器物或文獻,是寺廟運作經營之所必須,僅一併介紹如下:
1、神轎
為王爺出巡或訪視時所乘坐之鑾轎。一般以木構為主,由轎頂、轎身及扛肩等組成。神轎為神明之交通工具,常雕飾繁複,華麗精美,以體現王爺之神格。行轎時,除抬轎者外,信眾常前呼後擁,或鞭炮聲不絕於耳,場面相當熱絡。
2、神桌
為祭神時供奉祭品之桌几。本宮於三川殿、正殿各神龕、太歲殿前各擺設神桌,為木頭材質、漆成灰黑色,顯得古色古香。桌上之獻杯亦頗有歷史。
3、香爐
為信眾敬神膜拜時,插香之爐子。爐內充填香灰,以利抽插。本宮香爐安置前三川殿廣場、正殿天井位置,為三腳鼎造型,爐身為橢圓形,兩側有雙龍拱護之裝飾。正龕前之香爐為方形銅製,在香火薰陶之下,顯得斑駁蒼老。
4、籤筒
為放置籤條之筒子,為木造。本宮籤筒有三,分別為小兒科藥籤筒、大人科藥籤筒及六十甲子運籤籤筒。籤筒因信眾抽籤長期觸摸,已顯其老舊。
5、筊杯
又稱筊貝、杯筊或杯校,為求神問卜時,尋求神靈指示之工具。通常為木質或竹質,兩個為一對,呈立體新月形,有正反面之分,平面為陽面,隆起面為陰面。求神時,擲出一反一正為聖杯,表示神明應允所求之事;擲出兩正面為笑杯,表示無法裁示或機緣未至;若皆為反面,稱為哭杯,意謂神明不應允。本宮之筊杯有大有小,但用途相同。
6、神印
為王爺之印信,以木質浮刻而成,刻「池府王爺」四字。王爺代天巡狩,保境安民,平安符之開立或五營兵將之調遣,需有印信以昭信。
7、令旗
令旗為發令之工具,是一種權力之象徵。由於王爺下轄五營兵馬,令旗有五種顏色,東、西、南、北、中五方令旗分別是青、白、紅、黑、黃五種顏色。設壇時,揮動令旗唸招兵催神咒,可速招五方兵馬聽候調令。本宮之令旗置於正殿神龕,有三角形及方形旗,旗上銹有雙龍圖案及池和宮等字體。
池王爺調遣兵將之令旗,其顏色不一。
8、鯊魚劍
為乩童五寶(七星劍、銅棍、月斧、鯊魚劍、刺球)之一。乩童以鯊魚劍刺身流血,藉血驅魔袪邪,血亦代表潔淨之意,可洗滌污穢。本宮主祀池王爺,昔有乩童開壇之事,後因過於血腥,現已廢止。本宮之鯊魚劍,據傳乾隆年間隨王船漂載而來,乃用鯊魚尖長嘴巴骨頭打造而成,一體成型,長約二公尺餘,其上有51顆牙齒,握把施以獅頭雕飾。劍刃刻「民國七十四年 新豐鄉信士許來敬獻」等語。本劍確切年代如何?尚待求證。
9、香火袋
袋內包池王爺押印之符令及主爐之香灰,其功用為護身、保平安。香火袋原以細布縫製,晚近為求方便,改以塑膠套套封。香火袋之求取步驟依序是:上香→祈求→行禮→擲筊三聖杯→取香火袋→過爐順時鐘方向繞三次→取回。
香火袋之功用在於護身保平安
10、平安符
其功能在於護身、保平安。平安符經「過爐」後,其功力等同神明。本宮之平安符為印製品,上書「池府王爺鎮宅平安」等語,並蓋有王爺之印信。
11、銅鐘
懸掛於正殿一隅,為銅製古鐘,漆成金黃色,是本宮祀典科儀時使用之器物之一。
12、大鼓
以皮革製作而成,懸於正殿一角,與銅鐘相對應,亦為宮廟科儀祭典時所用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