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寺廟建築之裝飾,匾額為不可或缺之素材,匾額題字文意適中,懸掛位置得宜,可表現書寫者之才華與文采,透過視覺與意念之傳達,可營造出空間之人文氣息。 |
匾額一般為鐫刻或書寫文字之板子,主要以木材質為主,通常懸於門楣、壽樑或樑枋之上,其下常以獅座雕飾作為基座固定。匾額以橫長條形為主,其上鐫寫之文字以橫寫為原則,由右至左書寫,題字以四字為常態,二、三字亦有之,其內容以歌頌神威為主,亦有警語或特殊題字。匾額題詞左右兩側之字跡較小,一般以直寫為通例,內容為捐贈人之頭銜,以及落款年代。古老之匾額具有歷史研究價值,是寺廟沿革發展之最佳見證。 |
而一座宮廟在地方建立、發展並逐漸成為信仰中心,其社會地位不言可喻,既能凝聚旺盛人氣,累積經濟實力、有時更能匯聚政治能量。尤其民主選舉時代,寺廟信徒之政治動向,常能左右選情,故政要賢達皆不敢輕忽,常獻匾以示誠意。 |
本宮庋藏之古匾,以正殿所懸之「聲靈丕顯」匾最具歷史,立於清道光19年,由水陸眾弟子所獻。民國以後,黨政要員獻匾者亦多,僅整理介紹如下: |
編序 |
題識 |
款時 |
署名 |
1
|
聲靈丕顯
|
清道光己亥(19)年 |
水陸眾弟子 |
2
|
恩德廣被
|
民國68年 |
謝東閔 |
3
|
群黎是賴
|
民國73年 |
陳進興 曾勝枱 |
4
|
護國佑民
|
民國89年 |
連 戰 |
5
|
護國佑民
|
民國90年 |
陳水扁 |
6
|
閩台共仰
|
民國97年 |
廈門馬巷元威殿 |
7
|
威震四海
|
民國94年 |
邱鏡淳 葉芳雄 |
8
|
神恩廣大
|
民國94年 |
吳俊雄 吳俊岸 吳俊福 吳俊祿 |
9
|
神威顯赫
|
民國98年 |
馬英九 |
10
|
仁風淑世
|
民國98年 |
蕭萬長 |
|

池和宮歷史最久之「聲零丕顯」古匾 |
|
|